close

戰場上的明信片 / Postcard

Postcard  

片名:戰場上的明信片 / Postcard
年份:2012
導演:新藤兼人 (Kaneto Shindo)
演員:大竹忍 (Shinobu Ohtake)、豐川悅司 (Etsushi Toyokawa)




《戰場上的明信片》是新藤兼人帶有部分自傳色彩的遺作,影片以一種冷靜又帶點幽默的手法以控訴戰爭的禍害。電影道出戰爭除了令很多人犧牲性命外,也對仍存活下來的人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影片中的兩位主角友子(大竹忍)和松山(豐川悅司),他們都是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人,但他們的遭遇其實比逝去的人更悲慘,正如松山在片中所言,「戰爭其實仍未結束」。 歷經當年戰爭的新藤兼人,對戰爭所帶來的禍害感受甚深,甚至影響著他往後的一生,所以新藤過去有不少作品都流露出他對戰爭的控訴,而《戰場上的明信片》也正好為他作了一個完美的總結。

與看其他關於有反戰意義的日本電影一樣,看畢後往往有一種可怕的感覺,這種可怕的感覺來自影片那些在戰爭中不斷搖旗吶喊的角色,他們往往都散發著一股極端民族主義的情緒,甘於為自己的國家披頭顱灑熱血,即使他們所支持的行為是不義的。或者可以這樣說,他們根本不懂得或不能懂得何謂是與非,他們只會理所當然地去遵從一小撮他們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上位者的指令。造成這群言聽計從的臣民,日本當年的洗腦式國民教育在當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促成日本當年的洗腦式國民教育,要以1899年頒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和翌年頒佈的《教育敕語》最具決定性。此等法案與政策強調臣民理念,並帶有一種「強國主義」、抑惡揚善的極端民族主義色彩。那一代的日本人從小就被灌輸這種思想,養成他們對天皇和國家的義無反顧,間接促成軍國主義的興起,繼而引發一連串戰爭,造成了很多不能磨滅的人間悲劇。

edu  

以上種種令我不期然聯想到香港特區政府正在籌備向中小學生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根據政府所言,此科推行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不過,若細看科目的細節,會發覺內容一面倒地歌頌國家的成就,對於一些政策上的過失、負面、具敏感性的課題則未有提及,這對於仍是一張白紙的學生日後的思想必然有負面的影響。

回看49後的中國,中共推行的國民教育也含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水份,再加上個人崇拜,造成了一幕幕的國家悲劇。為禍甚深的大躍進和文革,其動員的根本便是源於國家對人民的洗腦教育。大躍進時那不切實際的「超英趕美」口號,令全民為土法煉鋼和捉麻雀等荒謬行為而虛耗;文革時因那句「爹親娘親不及毛主席親」,不少人竟被自己的親兒女或學生公開批鬥和折磨至死,這種冷血、敗壞綱紀、將正確價值觀扭曲的行為可謂影響至今。近年中國在國力有所提升下,國內亦出現一群極左的「糞青」,他們的言論都含有濃烈的民族與強國主義色彩,這無疑是中國國民教育的極端產物。

教育是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明辯是非,有合理中立的批判能力和勇氣,這是一個國家能夠進步的必要條件。我贊成下一代不只要多認識中國,甚至要認識世界其他地方,培養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但一定要客觀全面;若果是一邊倒對中國抑惡揚善,甚至是歪曲事實,這只會製造一群思想被扭曲的紅衛兵。教育是維護我們香港核心價值的根本,雖然香港不少高官與政棍正不斷自毀長城(諷刺的是他們都送子女往外地升學),但爲了香港的下一代,為了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一定要繼續力爭到底。

arrow
arrow

    Gary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