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pi   

片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年份:2012
導演:李安(Ang Lee)
演員:Suraj Sharma



看畢李安(Ang Lee)最新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滿腦子充著複雜的感覺,但又不知如何下筆記下。這不是電影有什麼問題,而是電影無論是訊息或技術上都著實是太豐富太厲害了。此片帶給觀眾的不只是荷里活大製作一貫的視聽衝擊,它最厲害之處是其背後觸動人心的力量。

影片改編自加拿大作家Yann Martell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印度少年PI(Suraj Sharma)熱愛宗教,家裡開動物園,與父母與哥哥無憂無慮地生活。隨著印度政局的改變,PI父親決定舉家遷至加拿大。在前往加國途中,輪船因暴風雨而沉沒。PI的父母與哥哥在意外中不幸罹難,而他則被水手丟上一艘小艇,艇上還有一隻斑馬、一隻鬣狗、一隻紅毛猩猩和一隻孟加拉虎。在海中漂流期間,斑馬、鬣狗與紅毛猩猩皆成了老虎的點心,在隨時被老虎吃掉的情況下,PI開始了一場227天的求生與成長旅程......

宗教與信仰是影片其中一個想表達的重要課題。在電影中,PI的母親是虔誠的宗教信徒,對宗教有著「不要問,只要信」的執迷;相反,PI的父親則相信理性的思維。PI在宗教上較博愛,他信阿拉、信耶穌基督、也信印度教諸神。宗教對他來說是心靈上的安慰,但他從父親那裡也學會理性分析的重要,並在父親的動物園中接觸到弱肉強食的真實面貌。及後在海中漂流的日子中,他學會了適者生存,在必要的時候需要學懂放下,放下對教條的執迷,放下面前所經歷的苦難。在不少宗教的信念中,「不要問,只要信」都是金科玉律。但是,這信念似乎有點盲目,在一些難以用常理解釋的問題,「不要問,只要信」往往就會成了不可爭辯的答案,這其實又有點兒非理性,不過我們又不能抹殺一些人類無法解釋的東西存在。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在那信念的本身,這種信念並非奠基於人訂的宗教規範,而是來自人與神之間的互動。這互動實踐於PI在大海中的試錬,這試錬令他強壯,令他成長,這就是信仰的真諦。

誘惑,也是信仰其中一個考驗。在影片中,PI與老虎在海中漂流時發現一個神秘小島,小島環境優美,更有大群可愛的狐獴為伴。某天,PI在樹上的果實中發現了一顆人類牙齒,這顆牙齒相信是來自一個曾經在島上生活的人類,他於是反問自己,他是否也如這顆牙齒的主人一樣在島上終老?他一直苟且待在小島上,是否因為害怕所以逃避?若這樣下去,他會否在不知不覺間被時間吞噬?影片中稱該神秘小島為食人島,這並不是指該島真的會食人,而是象徵人類每每因誘惑與逃避而放棄自己的信念。

電影末段,PI向前來調查沉船意外的職員講述事發經過,即那段關於他與老虎在大海漂流的經歷。但是,有關職員對PI所述的經歷產生疑惑,於是PI向他們說了另一個版本,新版本與先前那充滿正面訊息的版本剛好相反,這是一個瀰漫著人性陰暗面的版本,內容充滿著血腥、陰謀與醜惡。悲哀的是,人類往往會選擇相信殘酷的故事,而不願去接受一個理想美化的事實。這部分無疑是影片最震撼的一段,當PI向調查職員道出第二個版本時,令人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或從另一個角度看,若果第二個版本才是真實的版本,心中又不禁泛起一股寒意。人性是複雜和矛盾的,善與惡、理智與失控、人性與獸性,其實只差一線。當處於困境絕望之時,人性的陰暗面往往發揮到極致。要將人性的正面方向提升,信仰/信念往往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個真實世界的寓言故事,它包含著現實的殘酷和信念。電影充滿令人動容和具啟發性的訊息,再加上其出色的視聽手法,令電影成了一部令人驚艷與深思的佳作。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Gary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