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觀影筆記

HKIFF.jpg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昨晚完滿結束,今年看了28部電影,當中例牌有些中伏電影,但也有不少驚喜的,特別是以下五部我初次觀看的電影:


1.東京小屋(The Little House)/山田洋次(Yamada Yoji)/2014
東京小屋.jpg  



是我今年電影節最喜歡的電影。山田洋次繼續其穩定的高水準,除了那段感人的秘戀故事外,也輕鬆到位地寄語現今日本社會,在幽默中感動觀眾和引發思考。當然看柏林影后黑木華和表現不相伯仲的松隆子也是重點,還有倍賞千惠子,看開山田洋次電影的影友必會百感交集。


2.重遇我,妳慌嗎?(Forma)/坂本亞由美(Sakamoto Ayumi)/2014
forma.jpg  



電影雖有145分鐘的片長,並且是一個接一個的靜止長鏡頭,但影片沒有奄悶的感覺,反而有著很強的追看性,這取決於電影巧妙的佈局與不一樣的敍事風格,在冷靜的氣氛下步步進迫,到最後來個令人措手不及的高潮。此片是坂本亞由美第一部作品,在今年的柏林影展獲得國際影評人獎,而此片於今次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新秀電影競賽」中也獲得「特別表揚」獎。


3.點對點(Dot 2 Dot)/黃浩然(Amos WHY)/2014
點對點.jpg  



看此片有一種莫名的感觸,很著地,很到肉。導演以淡淡輕鬆的筆觸為香港寫下情書,彷彿在陰鬱的環境下找到一線曙光,很有意思的真正本土電影。影片於4月27日會於藝術中心放映一場,不要錯過。



4.夜之片鱗(The Shape of Night)/中村登(Nakamura Noboru)/1964
夜之片鱗.png  

經典收復,亮點是35mm菲林版,其鏡頭、用色、說故事手法,將這個平凡的故事透過光與影顯得不平凡。


5.荒漠情(Badlands)/泰倫斯馬力(Terrence Malick)/1973
荒漠情.png  



這樣的一部逃命鴛鴦,我怎能不驚喜、不佩服!



觀影列表:

香港仔(Aberdeen)
西遊(Journey to the West)
陽光燦爛的日子(In the heat of the sun)
女導與情盜(Abuse of Weakness)
白米炸彈客(The Rice Bomber)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The Midnight After)
無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Boundless)
我的名字是...(My Name is Hmmm...)
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
性上癮 前篇(Nymphomaniac – Volume I)
性上癮 後篇(Nymphomaniac – Volume II)
3D豪情(3D Naked Ambition)
白日焰火(Black Coal, Thin Ice)
夜之片鱗(The Shape of Night)
愛情兩部曲(L'Amore)
共食家族(Backwater)
單車少年之死(Violet)
3D鐵三角(3X3D)
點對點(Dot 2 Dot)
重遇我,妳慌嗎?(Forma)
唐朝豪放女(An Amorous Woman of Tang Dynasty)
東京小屋(The Little House)
骨肉同謀(Mother)
復仇者的藍色廢墟(Blue Ruin)
推拿(Blind Massage)
冰毒(Ice Poison)
魔警(That Demon Within)
荒漠情(Badlands)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香港國際電影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y Wong 的頭像
    Gary Wong

    電影朝聖

    Gary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