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痴
The Idiot

白痴2  

片名:白痴/
The Idiot
年份:1951
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

演出:原節子(Setsuko Hara)、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森雅之(Masayuki Mori)、久我美子(Yoshiko Kuga)、志村喬(Takashi Shimura)、千秋實(Minoru Chiaki



《白痴》改編自黑澤明最鍾愛的俄國作家杜斯托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的同名小說,是黑澤明最嘔心瀝血的作品。故事講述龜田(森雅之/Masayuki Mori)戰後復員回國,在回北海道期間在火車上與赤間(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相識,赤間對龜田的純真甚為喜愛。其後,龜田周旋於那須妙子(原節子/Setsuko Hara)與綾子(久我美子/Yoshiko Kuga)的感情關係上,而赤間對那須妙子也是歇斯底里地迷戀,最後更一步一步走向滅亡。

這是一部對人性及世界極盡諷刺的作品。主角龜田是一個純真善良的人,在一個充滿慾望與醜惡的世界中,不能自已地糾纏其中。這麼善良的人,在這一個價值觀被嚴重扭曲的世界上,儼然就像一個白痴。而這個被定性為白痴的人,也逐漸被這個世界無情地吞噬。

影片公映後,受到來自四方八面的口誅筆伐。史蒂芬普林斯(Stephen Prince)指出此片的缺點,首先是表演方式過份誇張、造作,而攝影又不見新意,揮灑不開,以致全片幾乎成了拍攝下來的舞台劇。另一方面,此片難懂的程度,幾乎令人不能置信是出於黑澤明之手。而且,黑澤明只顧著忠於原著,因而未能切實地將之轉化為電影素材。

相反,佐藤忠男力排眾議,認為這是一部傑作。他認為黑澤明在片中描寫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並不存在的行為是影片被淹沒在一面倒批評的根本原因。他指出,黑澤明並沒有生吞活剝地將原著搬進電影內,他並不想把原作的心理分析和哲學觀點一成不變地拍進電影,他是把原作中的心理分析和哲學觀點集中到了出場人物的表情上。他不用語言表達作品的哲學與角色的心理,而是用人的面部表情這一形式直觀地表現出來。

無論是拍攝期間或公映後的反應,黑澤明為了這部電影承受著沉重的壓力與批評。影片的片長曾因長達4小時25分而被松竹強行刪成2小時46分,公映後,影片招來眾多嚴厲的批評,在美國上映時也是劣評如潮。但是,這部電影在黑澤明心中絕對有一定的份量,他曾說:「儘管這部影片拍得大大的走了型,可是我心裡倒很痛快。假如問我喜歡哪部作品的話,我覺得沒有比拍攝這部影片更投進全部心力了。」

白痴  

白痴3  

參考資料:
1.史蒂芬普林斯著,刁筱華譯:《武者的影踪》﹝台北:萬象,1995﹞。

2.佐藤忠男著,李克世、榮蓮譯:《黑澤明的世界》﹝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y Wong 的頭像
    Gary Wong

    電影朝聖

    Gary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