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俱樂部/Suicide Club/Suicide Circle

Suicide Club  



片名:自殺俱樂部 / Suicide Club / Suicide Circle
年份:2001
導演:園子溫 Sion Sono
演員:石橋凌、永瀨正敏、嘉門洋子、余貴美子


《自殺俱樂部》由日本鬼才導演園子溫 (Sion Sono)執導,電影從一群彼此沒有關連的女學生在新宿火車站手牽手集體跳軌自殺開始,社會接二連三發生集體自殺事件。接手的警探進行抽絲剝繭的調查,初步懷疑背後有一個神秘組織在操控。一日,警探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 對方疑似是一名患上感冒的小孩,從言談間似乎知道自殺事件的內情。接著發展下去,整件事件愈來愈撲朔迷離,愈令人摸不著頭腦 ‧‧‧‧‧‧

對於希望電影最後能道出真相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絕對會令他們失望,所以坊間不少人評論此片虎頭蛇尾。但是,導演其實並不在乎告訴觀眾誰是主腦,而是要道出人自殺背後的動機,是因為自殺者與真正的自己斷絕了關連,換句話說是自殺者已不曉得真正的自己是什麼。造成這境況的導因是現代社會﹝特別是富裕的社會﹞的價值觀令人要放棄真正的自己,要不斷欺騙自己,漸漸與自己變得疏離,最後是進入了迷失的境地。所以,電影中那神秘的小孩不斷反覆詢問警探:「你與自己的關連是什麼?」這其實是導演想觀眾思考的問題。

我們雖生活在一個富裕的社會,但很多人其實也活得不快樂。根據年中英國組織「新經濟基金」公布的《幸福星球報告》,香港在這份地球快樂指數的報告中排84,屬於中下游。有趣的是排在前列位置的都是一些相對貧窮的國家,例如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和牙買加分別排頭三位,而美國竟然排在114位,這裡顯示了物質富裕並不表示心靈也一樣富裕,相反因為競爭與比較,更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與空虛。要在這樣的社會下生存,很多人會選擇出賣自己 – 出賣自己的時間、尊嚴與靈魂,在不知不覺間將真正的自己隔離,到最後也忘記了自己究竟是誰。想起卡夫卡 (Franz Kafka) 的傑作《變形記》,書中的主角為了盡家庭與社會責任,不惜放棄真我而將靈魂出賣,但當他回復了真我後,卻變成了一條與家庭和社會為難的毒蟲!

arrow
arrow

    Gary W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